找到相关内容120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范古农答:教乘法数九数内,佛有九恼中,有释尊[乞食罗伐城,忽有木枪并前,佛知定业,展足受刺]一节。据此佛尚不能出乎定业之外。何以袁了凡四训立命篇说。[极善之人,数固拘他不定,极恶之人,数亦拘他不定。]...

    问:教乘法数九数内,佛有九恼中,有释尊[乞食罗伐城,忽有木枪并前,佛知定业,展足受刺]一节。据此佛尚不能出乎定业之外。何以袁了凡四训立命篇说。[极善之人,数固拘他不定,极恶之人,数亦拘他不定。]然则佛尚不能称极善之人乎。   范古农答:极善的业,必得乐果。极恶的业,必得苦果。此即定业之说。至因此乐果,改变同时的苦果,亦正是此苦果之因,其业力不强之故。准此则于定业之说,有何矛盾。至佛所受苦,正见...

    范古农

    |范古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6452612691.html
  • 问:能不能简单地告诉我放生的道理?

    问:能不能简单地告诉我放生的道理?   答:(一)因果报应,如影随形、分毫不爽,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是亘古不变的真理。放生就是救人家的命,种了善因,必得善果,阻碍批评放生就是妨害人家救命,种了恶因,必得恶果。   (二)天地万物众生,皆有灵性,皆知趋吉避凶,能会贪生怕死,皆有悲欢喜怒,今朝放生,物类皆知感恩图报!   (三)天地万物众生,皆本具佛性,与我相比无二无别,只是因为宿业深重...

    佚名

    |放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10/15311013907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何谓‘阿鞞跋致’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这是印度(梵语avinivartaniya),华译为不退转,是菩萨的阶位名,要经过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,才能到达此位。佛陀告诉我们说:只要我们一心专念佛号,能达一心不乱(梵语aviksiptacitta),必得阿弥陀佛慈悲接引往生极乐世界,一旦往生净土,就能永不退转,直到成就佛道。阿弥陀经云:‘极乐国土,众生生者,皆是阿鞞跋致,其中多有一生补处,其数甚多,非是算数所能知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513312100.html
  • 华岩寺隆重举行传授三皈五戒法会

    不妄语而诚实,不饮酒而正智。 受持五戒有什么样的功德呢?自己不杀生,又能劝导他人不杀生,来生必得长寿的果报;自己不偷盗,又能善说法要,令闻法的人,改变偷盗的行为,来生必得富饶,拥有无量财宝的福德;自己断淫,又能教人断淫,或劝人尚节守礼不邪淫,来生必然相貌端正,庄严无比;若能自己不妄语,又能说服他人,止息妄语,敬信三宝,来生必得善名远播,人所称赞的福报;自己不饮酒,正智明了,又能说...

    重庆华岩寺

    |华岩寺|三皈五戒法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4/1733208620.html
  • 念佛四德

     3 大师于〈玄义分〉言:「南无者,即是归命,亦是发愿回向之义;阿弥陀佛者,即是其行;以斯义故,必得往生。」是故但称佛名,自成发愿回向,必得往生。  4 弥陀因位万行,果地万德,皆悉摄在名号,因此六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80263338.html
  • 佛使比丘答:陀礼敬谁?

    rdquo;和行止如律、修行如法的“僧团”。   这种礼敬可应用于现在泰国或世界各地,也就是我们必得礼敬“法”,连最尊贵的人(佛陀)都礼敬“...

    佛使比丘

    一问一智慧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9013911211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大善根之人可以往生净土,那么大恶之人是否可以求生净土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大善根之人与大恶之人,欲求得往生净土,必具足“一心不乱”的境界;若命终之际,大善根之人无法提起正念念佛,内心挂碍颠倒,恐怖现前,照常往生不成同样的理由,若大恶之人命终之际,内心不挂碍不颠倒,远离恐怖,正念提起,念佛达一心不乱,必得往生。   这不是鼓励大家一生拼命广造恶业,然后命终前,拼命念佛求生净土的意思,而是告诉我们,往生成与不成,在于一心不乱,以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304912180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请问身为学佛的人,怎样才能达到解脱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解脱(梵语vimoksa)修行者只要能断见思二惑,即能出三界得解脱,乃至破尘沙惑、无明惑等等,直到成佛,皆是解脱范畴之内。若能依见思二惑而精进勤修,必得解脱三界(梵语trayo dhatavah)。何谓见惑呢?就是凡夫于三界的见解迷惑错误,如身见、边见、邪见、见取见、戒禁取见等五不正见即是,因为人总是随思想而行,思想偏激,若无法正见,焉能走出光明之道!凡夫知见错谬,不得出离三界之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072912265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佛教世间的忍辱和出世间的忍辱,有何差别?

    即是解脱、无为、出三界、空性、涅槃、登彼岸,若达此境界,出世间之忍辱即能无忍能忍,忍而无忍,凡所有顺逆之境逼恼之际,必得迎刃而解,化境为乌有,毕竟解脱故。   出世间忍与世间忍是解脱与非解脱之差别,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160112279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学佛须要具备大知识和大学问吗?如果程度不够,可以走出家这一条路线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世间知识与学问可以促成修行的增上缘,但不是绝对的,不是非它不行的,知识与学问不是学佛的通途正道,知识与学问本质无佛法的内涵,纵得知识与学问大饱和,得到满天下的博士学位,这么多博士学位对证得菩提(梵语bodhi)有何相干呢?与证得涅槃(梵语nirvana)有何关系呢?丝毫都无帮助啊!   假使知识与学问具有佛法实际本质,依此而进修,必得菩提道果,如鸟两翅,无障无碍,自在自得。 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411812529.html